彰化市(台湾话:Tsiang(Tsiong)-huà-chhī) Changhua (Port Of Changhua,城市港口五字码:CNCAH,城市代码:46, CN)位于台湾彰化县东北角:2,为彰化县县治所在地。
彰化市一带早期为隶属平埔族的巴布萨族半线社人的活动场域,旧称“半线”,后明郑部将刘国轩屯兵镇压原住民,在军队保护下,汉人陆续到来,开凿水利,人口渐聚,发展出村落街巷,在台中市产生前,是台湾中部的政经中心。
由于彰化市居南北交通要冲,每当民变动乱,该地首当其冲,之后有地方官员植竹为城,略作防卫之用,因此古有“竹城”雅称。境内的八卦山大佛风景区为台湾著名的观光胜地。赖和纪念馆、小西街、孔庙亦为该市的重要观光景点。彰化市约有人口23万2千多人,是彰化县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亦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县辖市。
彰化市 Changhua City |
|
---|---|
中国台湾行政区划 | |
|
|
行政区管辖 | 彰化县 |
行政区类别 | 县辖市 |
旧称 | 半线 |
设立始年 | 1723年(成为彰化县治) 1933年(改制彰化街为彰化市) 1945年(终战,改制省辖市彰化市) 1950年(撤销建制) 1951年(改设县辖市) |
区划 | 73里1,336邻 |
总面积 | 65.6947平方公里 (彰化县的第4位) |
户数 | 76,554户 |
人口 | 232,622人(2018年9月) (彰化县的第1位) |
市长 | 邱建富 |
市公所地址 | 光复里光复路74号 |
市公所网站 | 彰化市公所 |
毗邻区域 | 和美镇、秀水乡、花坛乡 芬园乡;台中市大肚区 乌日区 |
彰化市位置图
|
彰化市分为两个地形区,一为东南部的八卦台地地区,一为西北、东北部的平原区。八卦台地又称八卦山脉,在3万到50万年前是大肚溪河床,在板块挤压作用下,隆起褶曲造成八卦山背斜,背斜西翼弯曲断裂,形成彰化断层,长5.8公里:29。原来的河床隆升为台地,最高点在东南部的银行山,海拔232米,到了西北角的八卦山则降为96米。八卦台地部分崖壁陡峭,豪雨过后容易发生山崩,土石崩落堆置崖脚形成落石堆,地层不稳,故此处不宜建筑房舍:30-32。
彰化市西北、东北部是地势低平的平原区,属于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分,为全新世的冲积扇、泛滥原与海埔地地形。1959年8月7日,豪雨成灾,大肚溪南岸溃堤,造成此区泛滥,史称“八七水灾”:32。
彰化市东北面以大肚溪及其支流猫罗溪与台中市为界,西南面则有洋仔厝溪,并有东西二圳及东西三圳流贯市区。大肚溪虽是区域性的主要河川,但是彰化市西南部的水流并未注入大肚溪,而是沿坡向西南方流入洋子厝溪水系。洋仔厝溪为彰化地区排水的主要承受水体,发源自八卦台地,介于大肚溪与浊水溪流域之间,流经彰化、员林、和美、鹿港、大村、花坛及秀水等七乡镇,向西注入台湾海峡。
彰化市气候宜人,从台湾东部接近的台风受到中央山脉屏障,风雨减缓,但是因此带来夏季的重要雨水来源。1898年到1990年的气象观测平均资料显示,彰化市的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2.4度,7月温度最热,1月最冷。年降雨量为1723.4毫米,6月雨量最多,11月最少,雨量自山边向海边递减。
历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81 | 185,816 | — |
1986 | 203,541 | +9.5% |
1991 | 217,328 | +6.8% |
1996 | 224,066 | +3.1% |
2001 | 231,129 | +3.2% |
2006 | 235,322 | +1.8% |
2011 | 236,646 | +0.6% |
2016 | 234,690 | ?0.8% |
来源: 内政部统计月报-各乡镇市区人口数.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彰化市是彰化县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亦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县辖市,约有23万2千多人,同时也是全国人口第二密集的县辖市(仅次于新竹县竹北市),更是彰云嘉地区仅次于嘉义市的第二大城市。近几年来人口依然维持在23万多人以上,其中人口最多的里为腹地较大的延平里,人口第二多为新兴发展的阿夷里。
彰化市公所是彰化县彰化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国台湾政府架构中为县辖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彰化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彰化县政府。市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彰化市公所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之下,设有8课4室等12个内部单位及10个附属机关。
彰化市民代表会是彰化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彰化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共有24位市民代表,东区选区7席市民代表、西区选区6席市民代表、南区选区7席市民代表、北区选区4席市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24位市民代表互选产生。
彰化市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制为省辖市,划分为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彰化市四区改隶新成立的彰化县。民国四十年(1951年)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合并裁撤为县辖市。
彰化市共辖73个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
目前行政院已经通过“扩大彰化市东区城市规划范围案”,未来彰化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可望提升。
彰化市是彰化县辖下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市镇之一,自1970年代开始,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仅有2千余公顷(主要作物为稻米),反映都市化程度提高与农业人口的外流。1965年,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在彰化市设厂,占地70余公顷,员工数万余人,生产内外销塑胶、化学产品为主,为彰化市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不过该厂属高度污染产业,对彰化市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12。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都市化的调度,在1992年三级产业(零售、服务业)以43.2%领先二级产业(制造业)的42.4%,一级产业(农林渔牧业)以14.4%垫底:419。
彰化市铁路中枢为彰化车站,亦为目前市境内唯一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的铁路车站、为一等站。由于位居山海线枢钮,所以大多数列车皆会停靠(普悠玛自强号西部干线例外)。另为配合台铁捷运化,目前筹议在彰化市南边中央陆桥附近设置通勤车站南彰化车站。
彰化市铁路肇始于日治时期。1898年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抵台后,着手筹措台湾西部纵贯铁路的筑路款项,隔年4月起分段施工。1905年3月26日,彰化=斗六开通,同时设立彰化驿,即今彰化车站。
稍后,彰化车站也陆续修筑二条轻便铁路,唯今已悉数废止:
彰南铁道株式会社彰南线(彰化=南投):1914年9月5日行通车营业至石头埔、12月20日全线通车至南投,1916年7月1日废止。
新高制糖株式会社(线西=彰化=鹿港):1911年8月26日开业、此后分段通车。战后由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订名员西线。本线可连络彰化市西北方的彰化糖厂,1975年全线停办客运。
纵贯铁路竹南=彰化的路段,由于坡度陡峻,致使运输能力不彰,随着台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客货运输日增,火车竟无力运送车站仓库中囤积如山的货物。为此,总督府于1921年完成竹南=彰化之间,改经滨岸大甲、沙鹿的铁路,称为海岸线并列为纵贯线之一段。原纵贯线同区间改称台中线。彰化市因此成为山海二线铁路的南端交会处,对彰化市的发展有莫大助益。
台铁彰化车站另保有台湾唯一一座扇形车库,1994年台湾铁路局原计划将扇形车库拆除,原处兴建电车基地,引起地方文史工作者与铁道文史工作者的抗议,在与铁路局折冲协调后才保存下来。彰化县政府并在2000年公告指定为县定古迹。彰化扇形车库建于1922年,主要用途是停放并保养经长途运作的火车头,维护人员透过转盘移动扇形分布的铁轨,方便火车头进出,因此扇形车库又有“火车头旅馆”之称。1998年台北机厂历经7个月整修,成功使蒸汽机车CK101复驶,完成环岛铁路怀旧之旅后进驻扇形车库,另一辆蒸汽机车CK124也在整修复驶后进驻扇形车库。
彰化市地处内陆,市内并无可供船行的河道,亦无航空站的建设,故联外交通悉赖陆路。战后,中国台湾政府陆续在台进行新建公路与改善工作,着手改善西部纵贯公路的路面并拓宽路基、新建大肚桥、完成中山高速公路以及王田立交桥、彰化立交桥等工程,对彰化市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彰化市内的市区道路主要仍依循日治时期所订定的市区改正计划,为严整的格子型系统,1960年华山路开辟完成,亦已不再配合彰化古城椭圆形状修筑,改采直线处理。
彰化市境内有2条国道高速公路通过,中山高速公路沿西缘纵贯该市,并在西南设有一处彰化立交桥,为北上车辆进出彰化市之门户,沿省道台19线可接秀水乡以南各乡镇。另外,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以快官立交桥与省道台74线连结,是台湾西部平原丘陵区上第二条南北纵向贯穿全岛的高速公路。
彰化市境内共有省道4条、支线3条。省道台1线,为南北向主要公路干线,在彰化市内称中山路,为路宽18至30米的四线道公路,纵贯彰化市全境,北渡大肚溪接台中市,南接彰化以南各乡镇。省道台14线即彰南路,东接芬园乡及南投县草屯镇、埔里镇,为往来南投、彰化间的重要公路干线。在彰化市境内为路宽25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19线始于中山路与孔门路交叉口,沿中华路、中华路桥及中华西路接彰化立交桥,西南可接秀水乡、埔盐乡以南各乡镇,为路宽18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74甲线,南起彰化市快官地区,往北跨大肚溪后在台中乌日与环中路相接,与国道一号平行。行至北屯短暂东行后即转南续行,经台中市太平区、大里区后汇入国道三号雾峰系统立交桥,未来将与国道四号相接。省道台1丙线即金马路,为台1线支线,东北端在大度桥头从台1主线分出,右转金马东路之后到西南端并入省道台19线,连接彰化立交桥,为路宽30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14丙线即彰兴路,为台14线支线,始于金马东路口,东行至外快官附近并入台14主线。省道台74甲线,北起台14线与牛埔立交桥交叉口,往南至花坛乡续接台1线,全长9.2公里。
彰化市现有县道5条。县道134线即彰美路,西接和美镇与伸港乡,路宽5至18米,配置二到四线道。县道135线由线东路延伸至彰新路通往国道三号和美立交桥。县道137线即大埔路,于中山路与中兴路交叉口沿八卦台地西侧南行,贯穿全县,联络社头乡、田中镇、二水乡各乡镇。县道139线即公园路(虎岗路、环山路、大彰路),南行纵贯八卦台地(8.0K)。县道142线沿彰鹿路西行与鹿港镇相接。
彰化邮政始于清领时期,清政府在台设铺递,徒步传递军书,其中彰化县辖有七铺,其中一铺即是“半线铺”。当时邮路从台南到彰化,有牛车作交通工具,彰化以北较为荒芜,只得步行。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督办军务,改制铺递,此后邮政除了传递公文之外,也可供私人邮寄,但仅止于大城市。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开办新制邮政,彰化邮政机构改称“彰化正站”。
日治时期初期,由于施行军政,加以兵马倥偬,因此只设野战邮便局。1895年,彰化“第六野战邮便局”设立,仍是以人力投递为主,初时只为军用,隔年也接受民间寄件。1896年,日本政府施行民政,当时邮政与电信事业合而为一,分一等二等;1921年,彰化的邮电机构核定为“二等邮便电信局”,直到后来才改制分为“邮便局”、“电信局”和“电话局”。1941年废除局等制度,彰化邮政机构改为“彰化普通邮便局”。
战后,彰化普通邮便局遭战火摧毁,遂在原址建一木造邮局(即今光复路邮局),复采邮电合办制,改制为“彰化普通邮电局”,在邮电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沿用原局长森本辰一,隔年才由台湾邮电管理局正式接管。1949年,邮电分制,改称“彰化邮局”,1950年核定为“彰化二等邮局”,之后历经三次升格,1981年升为“彰化特等邮局”。其后为加强服务需要,先后设立支局服务彰化市民,目前彰化市内共有15间邮政机构。
台湾电信始于清领时期,而彰化电信事业则始于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其筹划建设下,台湾电信陆线在1888年11月由台南取道嘉义、彰化、新竹而达台北。1896年,日人在彰化设立彰化通信所,之后采邮电合办制,由“彰化普通邮便局”兼办电信及电话业务,主要为传递电报之用。1900年,电话开放民用,在彰化设市内电话,采磁石式人工电话。战后国民政府于1949年在彰化市成立彰化电信局,历经多期四年计划,扩充整修电话线路,1952年到1957年间,彰化的市内电话机型改为大型复式交换机,1960年底开始计划改为自动电话,1966年开放使用后,彰化市共有3000具自动电话。
彰化市内公用电话在1950年设立拨盘式市内公用电话,1963年改为拨号式市内短程长话公用电话,1975年改为拨号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77年改为按钮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90年改为卡式公用电话并开放直拨国际电话。
彰化县是中台湾第一个推动“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的县市,也是台北市以外第一个导入“YouBike”的城市,2014年5月彰化与YouBike合作,11月2日使用人数破百万,彰化市已于2014年5月22日启用“YouBike公共自行车系统”, 在车站、学校、医院等处设有31个租赁站点,,可甲地借车、乙地还车(可彰化县借车、台中市还车),提供民众租借使用。
彰化以八卦山为地标,位于彰化市区东侧,包括八卦山大佛、彰师大、国军彰化忠灵塔、乙未保台和平纪念公园及健康步道等,隶属于参山国家风景区所辖的八卦山风景区。八卦山古称“寮望山”或“定军山”,曾是彰化八景之首,具有富丰的景观资源,八卦山上并有一尊高达23米的巨型如来佛:824,闻名全台湾。彰化市内拥有内政部指定古迹11座,其中有一座是具有近300百历史的国定古迹彰化孔子庙,曾是中部地区文教发展重地。在特产方面,彰化肉圆与爌肉饭、猫鼠面素有“彰化三宝”之称,彰化市徽并且以此为象征意涵。
彰化市昔日曾有彰化温泉,在日治时期名闻一时、唯早已枯竭。今日八卦山上仍有“温泉路”作为见证。在彰化火车站北方有扇形车库,目前为台湾唯一保存的扇形车库,是彰化县的市定古迹,目前开放给予民众参观。
国家 | 城市 | 缔结日期 |
---|---|---|
美国 | 怀俄明(密歇根州) | 1983年11月24日 |
菲律宾 | 丹辘(丹辘省) | 1984年11月17日 |
美国 | 圣盖博(加利福尼亚州) | 1986年4月7日 |
资料来源:周国屏等编纂,《彰化市志》下册 |
先前机关: 彰化市 (省辖市) | 彰化市 1951年- | 后继机关: - |
|
台湾建制市 |
|
---|---|
|
|
6 直辖市 |
|
|
|
3 省辖市 |
|
|
|
14 县辖市 |
|
港口详情 | |
---|---|
港务局 | |
地址 | |
电话 | |
传真 | |
800电话 | |
UNLOCode | CNCAH |
港口类型 | |
港口尺寸 | |
最大吃水 |
基本信息 | |
---|---|
进港的第一个港口 | |
需要提供预计的到港时间 | |
公布 | |
航图 | |
医疗设施 |
码头特征 | |
---|---|
码头大小 | |
庇护 | |
最大船只尺寸 | |
码头类别 | |
转弯区 | |
抓地良好 |
入口限制 | |
---|---|
潮汐 | |
高度限制 | |
骤升 | |
其他 |
水深 | |
---|---|
航道 | |
货运码头 | |
平均潮 | |
油堆场 |
引航 | |
---|---|
义务 | |
可用的 | |
适当的 | |
当地协助 |
拖船 | |
---|---|
协助 | |
打捞 |
检疫 | |
---|---|
无疫通行证 | |
其他 | |
除鼠证书 |
通讯 | |
---|---|
电话 | |
无线电 | |
空运 | |
电报 | |
无线电电话 | |
铁路 |
装载卸货 | |
---|---|
码头 | |
地中海停泊(Med-Moor) | |
冰 | |
锚 | |
海滩 |
升降机及起重机 | |
---|---|
100吨以上升降机 | |
50-100吨升降机 | |
25-49吨升降机 | |
0-24吨升降机 | |
固定式起重机 | |
流动式起重机 | |
浮式起重机 |
港口服务 | |
---|---|
靠岸 | |
电器维修 | |
蒸汽 | |
电力 | |
导航设备 |
补给 | |
---|---|
食品 | |
燃油 | |
码头 | |
水 | |
柴油 | |
发动机 |
维修,船坞,铁路及其他服务业 | |
---|---|
船舶修理 | |
海洋铁路大小 | |
消磁 | |
干船坞尺寸 | |
污压载水 | |
垃圾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