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志如铁,久战弥坚
13012933032
当前位置: 首页 > 港口大全 >> 正文

中国常平港(CNCPI,Port Of Changping)

时间: 2024-07-26 | 作者: 小编

常平镇是广东省东莞市下辖镇,位于东莞市东部,地处广深经济走廊中段,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32个村(社区)。截至2014年8月,户籍人口7.5万,总人口50万。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18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出口总额39.58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各项税收总额23.17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10.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5亿元。 常平镇先后荣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   、“中国最佳物流名镇”   、“中华餐饮名镇”   、“国家卫生镇“   、“全国文明镇”   等荣誉。

历史沿革

<常平镇 >
  • 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即977年—984年),南雄利隽卿到大沥建村,是常平地区立村之最早者。
  • 南宋后期(1265-1278年),常平镇部分村落始祖先后从南雄珠玑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镇各地立村,从此本镇村落已初具现今之格局。
  • 清顺治年间(1644年),常平境内乡村归京山司管辖。
  • 道光年间(1821-1865),常平古圩建立。
  • 1950年8月5日,区乡调整,常平圩为全县唯一<商贸常平>  的区辖镇,常平境内的村庄基本属一区的常平乡和广裕乡管辖。
  • 1953年春,全县将原来的九个区划分十五个区,常平区划为第五区,共辖区21个乡。
  • 1954年6月30日,五区常平改为乡级镇。
  • 1954年7月1日,县内区乡建制又变化,常平圩改为乡级镇。五区原所属的21个乡缩为十七个乡镇。
  • 1955年9月,第五区改称为“常平区”。
  • 1957年12月,全县撤区设乡,成立三十七个大乡,常平区解体, 原小乡合并为常平、土塘、横沥、东坑四个大乡。
  • 1958年3月,土塘大乡并入常平大乡,常平境内的村庄基本为常平大乡所辖。
  • 1958年10月,全县废除大乡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当时常平、横沥、桥头、东坑四个大乡合并成立常平人民公社。
  • 1959年,桥头、横沥地区划出常平公社。
  • 1983年11月,撤销常平公社,成立常平区公所。原公社所辖的各生产大队亦同时撤销,改称乡人民政府。
  • 1987年4月,常平撤区建镇。常平区公所解体,成立常平镇人民政府。原区管所辖下的24个乡也撤销,分别建立31个管理区(另外一个居民管理区)。  

行政区划

截止2014年7月,常平镇辖 行政村域  3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政府驻地常平镇南环六街5号。 行政村:岗梓村、塘角村、苏坑村、袁山贝村、金美村、还珠沥村、朗贝村、桥沥村、卢屋村、九江水村、朗洲村、陈屋贝村、司马村、霞坑村、漱旧村、漱新村、黄泥塘村、元江元村、横江厦村、沙湖口村、白石岗村、松柏塘村、上坑村、木棆村、下墟村、板石村、田尾村、白花沥村、桥梓村、麦元村、土塘村。 社区:常平社区、新民社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常平镇东邻桥头镇、谢岗镇,西与东坑镇、横沥镇接壤,南与大朗镇、黄江镇、樟木头镇交界,北连企石镇。地处东经:113°91′-114°18′、北纬22°91′-23°11′。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西北部距莞城33公里左右、可接广州,南部靠近深圳、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同时有国家铁路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和莞惠城际铁路在此交汇,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地形地貌

常平镇地处东江南部泛洪区,寒溪流域的南段, 石马河北段之西部。东南角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丘陵地带;西北部寒溪水穿贯其间,河涌交错,形成埔田地区。地势东南高而西北底,西部北侧岗地连片。境内石马河、仁和水、寒溪水跟山势走向基本一致,为南北走向。  

气候特征

常平镇临近南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东风和北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1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全镇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97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7.6%。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常平镇境内东有石马河,西有寒溪水。

矿产资源

花岗岩:常平镇东南部山岭起伏、花岗岩遍布。

湿润富铁土资源丰富:常平镇境内沙壤土、红壤、赤红壤、黄壤较多,这些土壤都是湿润富铁土资源。

人口

截至2014年8月,常平镇户籍人口7.5万,流动人口42.5万,总人口50万。  

经济

概况

<常平镇>

常平镇三大产业比例从2006年的0.56:57.57:41.87调整为2010年的0.42:51.08:48.50。  

2010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16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9亿元,年均增长12.13%;出口总额35亿美元,年均增长9.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亿元,年均增长17.8%;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7亿元,年均增长13.3%;各项税收总额19.4亿元,年均增长12.18%。  

2011年,常平镇国内生产总值182亿元,比2010年增长9.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6.43%;固定资产投资301084万元,比2010年增长4.41%;各项税收总额231684万元,比2010年增长18.48%;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05796万元,比2010年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61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8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111万元,比2010年增长17.38%;总供电量280607万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4.46%;人民币存款余额合计265亿元,比2010年增长12.17%,贷款余额合计107亿元,比2010年增长8.52%。  

2012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00亿元,比2011年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比2011年增长3%;各项税收总额26.75亿元,比2011年增长15.47%;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1.65亿元,比2011年增长10.07%;固定资产投资33.59,比2011年增长11.56%;人民币存款余额301亿元,比2011年增长17.68%;

2013年,全镇生产总值2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28亿元,出口总额54.0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各项税收总额32.4亿元,可支配财政收入12.9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1.69亿元。

2014年,常平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亿元,比2013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8亿元,比2013年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2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各项税收总额32.92亿元,比2013年增长1.58%;镇区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4.23亿元,比2013年增长10.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亿元,比2013年增长6%。  

第一产业

<常平镇农业> 

2007年,该镇粮食作物面积为2500亩,亩产为331.6公斤,总产为829吨。其中:冬种春收面积为1550亩,总产为535吨;春种夏收面积为950亩,总产294吨;粮食总产值(现价)102万元。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全镇统一行动灭鼠1次,投放毒谷14200斤,把病虫鼠害损失率降低在2.5%以下,为农作物丰收打下基础。通过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提高耕地利用率等措施,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常平镇有水果面积9787.3亩,其中:荔枝8801.1亩、龙眼641.7亩、杂果272亩。水果总产172.7吨,其中:荔枝97吨、龙眼为41.75吨、杂果为33.95吨。水果总产值(现价)为120万元。

2007年末全镇水产养殖面积为3698亩;水产品总产量1882吨,比2006年增加332吨;平均亩产508.9公斤;水产品总产值(现价)1080万元。

2007年,常平镇生猪饲养量为27990头,存栏量为10000头,出栏量为17990头;三鸟饲养量为1705722只,存栏量为340000只,出栏量为1365722只,鸽类出栏量18300羽。畜牧业总产值(现价)4062万元。

蔬菜供应充足,品种多样,上市均衡,市场较为活跃。2013年,全镇蔬菜播种面积为15600亩,总产为27343吨。蔬菜的总产值(现价)为6453万元。

常平镇封山育林范围包括九江水焦坑等山地,面积为2824.5亩。

第二产业

建国以前,常平镇工业基础薄弱,处于原始发展阶段。

<常平镇工业> 

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开始重视工业,开办了一些工厂,主要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农用和民用产品,工业进入起步阶段。进入八十年代,常平镇成为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工业以开办“三来一补”企业的形式进入大发展时期,其行业主要是毛纺、制衣、玩具、电子、五金制品等,原料由香港运入,在本地加工成产品后运到香港销往世界各地。

截至2010年底,常平镇共有制造业企业近5000家,其中外资企业800多家,私营个体企业6000多家。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毛织、塑料制品是常平的优势行业。全镇共有电子信息及其配套企业超过500家,产值近2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总值均占全镇的70%以上,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 自2000年以来,常平镇电气机械、毛织、塑料制品等众多行业企业逐步更新生产设备,大量使用电脑织机,与高新技术、资本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高端电子、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节能环保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常平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169亿元,比2009年增长10.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6亿元;出口总额3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比2009年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94亿元,比2009年增长2.8%;各项税收总额19.44亿元,比2009年增长7.18%;可支配财政收入9.46亿元,比2009年增长6.1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9.5亿元,比2009年增长13.87%。

第三产业

<对外经贸>

2007年,常平

外贸  镇外源型经济整体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排在全市前列。按照旧口径统计(含来料加工项目,2007年1-11月,全镇新签外商投资项目33宗,比2006年减6宗,合同外资金额19115万美元(含增减资),比2006年增长13.65%,完成2007年任务的69.68%,名列全市第9;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金额11759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18.71%,完成任务的105.58%,名列全市第4。对外贸易方面,2007年1-10月全镇外贸出口总值为236304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21.2%,完成2007年任务的86.98%,名列全市第8。

2007年1-11月,全镇三资企业共实现内销277711万元,占销售总值的12%,比2006年增长了31%。该镇确定东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东莞宝丽美化工有限公司、东泰机械工具(东莞)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其中东莞益新五金有限公司至今内销6804万元,占全部销售的98%。

社会事业

教育

基础教育

常平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已提前实现。该镇有公办学校20所,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各1所,小学16所;民办学校10所,镇村两级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38220万多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升学率达97%;2006年普高就读率57.76%。

常平镇20所中小学中,常平中学已于2007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初评,于2008年5月进行终评,黄水职业中学已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常平初级中学、振兴中学为省一级学校;16所小学中,等级学校有12所,其中中心小学、第一小学为省一级学校,其余为市一级学校;市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市一级幼儿园2所。

随着小学教育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2007年两级办学之后,毕业生合格率等级学校96%以上,其余学校90%以上,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此外,艺术成为常平小学教育的特色,在东莞市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中,获得“一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学生节目在全国小学生艺术比赛中,获得金奖等等。

到2007年常平镇初中增加了8个班。作为省一级学校的常平初级中学和振兴中学,近几年初中升学率均超过95%,其中常平初级中学2006年、2007年中考分别超过市平均分18分、16分;全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7.76%,比2002年高出近一倍;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均有100多人考入市属中学,比2003年高出近一倍。2013年常平中学高中招生分数线是565分,在东莞市镇一级学校中录取分数线排在前列,择校生超过了500人。

2006年常平中学高考上大专A线155人,比2002年增长31.4%,增长人数居全市八大校第二位;2004年高考上大专A线181人,比2003年增长16.8%,2004年上本科线143人,录取人数324人,录取率达96%;2005年高考考生录取人数308人,其中大专A线154人,本科78人,重点本科18人。常平中学被评为“省一级学校”。

成人教育

常平镇政府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东莞东部的职教中心、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信息技术应用推广中心。黄水职业中学自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中学”之后,又于2007年升格为“国家重点职业中学”,吸纳了周边多个镇区的生源,对周边镇区起到了较大的辐射和影响作用。该校已形成了以会计、计算机及应用为骨干专业,以物业管理、物流管理为特色专业的专业体系,2006年又开辟了工科校区,增加了汽车维修、模具等工科专业,其中会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汽车维修等几个专业是东莞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是该镇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等专业技能考试考点,该镇已逐步成为东莞市东部地区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该镇职中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考试以及参加职教类高考,成绩连年大幅度提高,处与东莞市高职类学校前列。

常平镇现有镇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校址设在职业中学内。该镇职教、成教相互衔接沟通,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构建起覆盖全镇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络,自2010年来,举办了近1000学员的9个大专函授班,举办了达11000人次的岗位培训班65期,文化技术培训达300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初中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常平职业中学被评为“东莞市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师资力量

常平镇中小学教师人数已发展至1069人,民办教师687人。通过学历进修、骨干培训,业务学习、教学比赛等形式,多渠道地提升教师整体水平。该镇已初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学历、职称达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小学、初中、普高、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均为100%。研究生毕业的有2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有20人,在读的有28人。截至2013年,全镇已有20人和4人分别参加市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4人参加国家、省的名教师、名校长培训。有6名英语教师参加教育局组织的赴英国培训。在2007年“东莞市学科带头人”评选中,该镇有8位教师入选,占全市近十分之一。在校长、教导主任队伍建设方面,2003年、2004年、2007年,通过四次公选,分别选出了16名年轻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和4名小学教导主任。

卫生

建国前,常平镇农村缺医少药(只有个别大村有中医中药铺),流行病十分严重,以天花、疟疾、鼠疫为最。1908年鼠疫,仅袁山贝村死于是疫者有四、五十人。1929 、1939 春天,两次天花盛行,死者极多(常平圩亦如此)。常平最早的医疗单位是积厚善堂(在今常平体育馆侧),约于1900年创办,创始人黄鹏骞,主持人早期袁子森,后期黄云山,该堂系行善性质,赠医施药,经费来源于华侨、绅士捐助。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受惠者极微。光绪32年,屋厦乡人倡办“仁济赠医院”,该院禀县立案。

1938年,由中医谢晋阶(住“广缘庵”)叶耀桑、萧汉光七位善长仁翁接收积厚善堂,组成见行善堂,赠医赠药,并办义祠(在中元街旧农业银行左侧)买下朗贝的开花岭建义冢,施棺殓葬无家可归而病死于义祠者,其经费来源与积厚善堂同。

建国前,常平圩西医有姚秋、麦振廷、叶挺标、周庆钧等,有名望的中医是周树勋、周沛棠、周国宸,此外还有利蟠洲、萧国华、谢晋阶、梁镇伯(外科)等人。

建国初,中西医生都是个人开业,其后由梁介眉、姚秋组成人民诊所,后改称一区人民诊所,李云任所长。1951年5月,由保健、益群、永和三个诊所联合组成保健联合诊所(所址在中元街旧农业银行侧), “四个药箱”起家就是指此事。其原委乃叶挺标、周庆钧、姚秋、梁介眉四位中西医,各自带医药器材、药物,联合部分医生组成联合诊所,业务院长叶挺标,此为东莞第一间乡集体所有制医院,后改称常平区卫生院,即是常平医院的前身。1959年洪水为患区卫生院倒塌,区政府于是在木棆村土名“三兜榄”处兴建今日的旧常平医院。

建国后至60年代农村仍缺医少药,有病要到常平医院就诊,直至1966年合作医疗实行后才有所改观。1964年全镇挑选170 人在司马大队集训,成为农村第一批卫生人员。1965年培训“赤医”(赤脚医生)27 人,当时常平区27 个大队,分设27 个站,称合作医疗站。“赤医”报酬系记工分,社员看病不用付钱(年终结算时,以户为单位,扣除少量医疗费),当时较好的赤脚医生有:司马尹德恩、土塘黄铁坚、还珠沥叶就洪。27 个站中大部分成为后来各管理区卫生站的前身。

80年代,常平有镇级医院一间,乡村卫生站31 间,接生站31 间,接生员38 人,全镇医务卫生人员266 人(内含卫生站医生51 人),其中主治医师10 人。建立全镇卫生防疫网,对新生儿和儿童乙肝预防注射,对结核病及流行病进行全面管治,收到良好防治效果。天花、疟疾、鼠疫等传染病已彻底消灭。产妇死亡率降到万分之1.1 ,婴儿死亡率在千分之5.3以下。

进入90年代以后,常平镇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常平医院建设为中心,开展医疗、卫生、防疫、保健等工作。1998年,投资6000多万元的常平新医院落成并投入使用。新医院拥有多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颅腔、腹腔、胸腔等各种外科手术项目也相继取得成功,内科可治疗多种高难度的高危病例,使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进入21世纪后,常平医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等多家单位进行交流,并邀请教授前来坐诊,使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依托常平医院开展的全镇的预防保健工作卓有成效。严重危害人民的烈性传染病和慢性病有的被消灭,有的被控制,脑膜炎、痢疾、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职业病等发病率也有了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1998年卫生防疫档案管理达到市级标准,1999年起儿童计划免疫实行电脑管理。2002年底,常平镇儿童计划免疫入册建证率达100%,儿童五苗(卡介苗、糖丸、百白咳、麻苗、乙肝苗等)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和乙脑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在96%以上,儿童六苗加强免疫接种率95%以上。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70/10万,未发生大的食物中毒事件。

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工作逐步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职业体检逐步开展,未发生大的职业中毒事件。慢性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核病纳入了全市结核项目管理,1995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现存麻风治愈康复48人,精神病得到了有效管治。

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和健全农村妇幼保健网,实现了村村有妇幼保健员,村村有妇幼保健站。2002年常平镇(常住人口)全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孕产妇死亡率为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1%;婴儿死亡率8.8‰。2000年顺利通过了全省二级以上医院产科质量评估。

农村卫生建设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的突破。从2001年8月起在白石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试点,至2005年已在全镇范围内设立了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接种、慢病防治、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双向转诊等服务,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6%。

“九五”期间医疗事业得到新发展。以常平新医院为中心,全镇医疗网络已形成。常平医院经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该院占地100多亩,建设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医院有医务人员35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7 人,中级职称的53人。开放床位210张,拥有螺旋全身CT机、500毫安X光机、彩色B超、全自 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备资产总值2074万元,是一家集医疗、保健、 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1999年获“市文明单位”和“市园林式单位”称号。另外 全镇设有31间卫生站,共有乡村医生71人。

在大力发展医疗事业的同时,常平镇对公共卫生事业也极度重视。2003年,常平镇加强城市管理力度,抓好市政管理,成立了常平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并制定《常平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常平镇市政道路管理暂行规定》、《常平镇园林绿化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整治了河滨花园,把河滨花园的养护工作以承包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对垃圾清运处理实行有偿服务。加强建筑管理,依法有序地推进违章建筑的整治工作;认真做好工地美化,要求对建筑工地实行封闭管理,施工现场要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增设公厕、垃圾桶、机动扫路车等公共卫生设施,完善垃圾中转站内的卫生设施改造;开展以清除卫生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的专项治理;加强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防止出现二次污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一个公共卫生“快速反应网络”,提高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2003年,顺利获得省卫生镇称号。

2003年初“非典”疫情爆发时,常平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把抗击“非典”作为重中之重摆上了议事日程,迅速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单位,制定详尽的防治方案,实行“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一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群众宣传“非典”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稳定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同时,严格控制外来工返乡和企业招收、辞退外来工,以防潜伏期带病者流动,引致人群交叉感染。二是做好检测监控工作,组织购买了红外线测温仪,进一步加强了对两个火车站、两个汽车站及口岸人流的监控,认真把好源头关,对发现的可疑病情早通报、早隔离、早治疗,切实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迟报。三是保障供给,平抑物价。切实加强了市场监管力度,通过打击伪劣假冒和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物价稳定。“非典”疫情期间,全镇无发现一例疑似或“非典”病例,确保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5年,常平镇建立健全镇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了重大疫情的防控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交通

铁路

常平铁路枢纽分设东莞站、东莞东站和东莞铁路口岸。

<铁路>

东莞站、东莞东站原为常平站、常平东站,1997年底经国家铁道部门批准更名为东莞站现名;东莞站是广深线中途的二级大站,设有东莞铁路口岸,原为东莞常平铁路客运口岸,是1994年开通的国家一类口岸,199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更为现名。东莞站客运口岸每天有56班列车停靠,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多人次,1997年5月19日开通的京九、沪九直通旅客列车在这里查验出入境,开通初期每天有一对列车,2002经该口岸出入境的旅客共55万人次;东莞站货场设有铁路货运口岸,货运能力250万吨,国际集装箱可编组专列,查检后直接发往香港。东莞铁路口岸于1996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口岸。东莞东站于1997年1月18日开通客运业务,于1997年4月开始发江西九江直快旅客列车。从东莞东站可以直达北京、南京、成都、南昌、阜阳、衡阳、长沙、岳阳、汕头等大中城市。2002年每天有43班次,日经客流量2万多人次, 2007年春运从2月3日至3月14日,共40天,节前公路客运疏送返乡旅客 90063 人次,铁路疏送返乡旅客 502338 人次,节后疏散火车东站回流旅客 1477030 人次。

口岸运输

常平镇是中国南方新型的铁路枢纽城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

<口岸运输> 广深铁路和莞惠城轨交汇于此,是中国铁路上唯一同时拥有大型铁路货运和客运口岸的城镇。常平站拥有常平站、常平南站、常平东站和东莞东站四座国家铁路性质的火车站,每天有上百趟中长途列车和城际列车在常平镇区停靠,年接送旅客1500多万人次,口岸出入境人数60多万人次以上。

科技

2014年,常平镇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均位列东莞全市前十。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13件,比2013年增长了170%,目标完成率全市第四;2013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与发展)投入总额达3.98亿元,比2012年增长89%,目标完成率全市第四,其中,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投入及24家企业R&D投入超过500万元,两项数据均是东莞全市之最。  

旅游

隐贤山庄

隐贤山庄景区有如下景点:29米高汉白玉普慈

隐贤山庄  观音圣像、晚翠居(即李觉斯纪念馆)、大肚弥勒佛、大清宫、月华泉、独脚天蟾、佛香塔、仙人床等。

铁路公园

常平铁路公园主要有集会广场、汇泉湖、榕树公园三大景点。

<铁路公园>

银坑森林公园

银坑森林公园是常平镇比较知名的旅游景点。 <银坑森林公园>


常平镇是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东莞市的东部。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户籍人口6.5万人,下辖32个村和社区。由于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在境内交汇,镇内设有常平站和东莞东站、常平东站三个大型火车站,亦有大型公共汽车来往香港,是广深港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2010年常平镇国内生产总值169亿元。


常平镇
位于常平镇的东莞火车站(今常平站)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 广东省东莞市
行政区类型
行政区划代码 44 19 00 110
村级区划单位数 32
- 社区数 2
- 行政村数 31
地理、人口、经济
坐标 22°58′37″N 113°59′27″E
总面积 108平方公里
总人口 386,378
户籍人口 6.5万人
GDP(2010年) 169亿元人民币
其他
电话区号 +86 (0)769
时区 UTC+8(北京时间)


港口详情
港务局
地址
电话
传真
800电话
UNLOCode CNCPI
港口类型
港口尺寸
最大吃水
基本信息
进港的第一个港口
需要提供预计的到港时间
公布
航图
医疗设施
码头特征
码头大小
庇护
最大船只尺寸
码头类别
转弯区
抓地良好
入口限制
潮汐
高度限制
骤升
其他
水深
航道
货运码头
平均潮
油堆场
引航
义务
可用的
适当的
当地协助
拖船
协助
打捞
检疫
无疫通行证
其他
除鼠证书
通讯
电话
无线电
空运
电报
无线电电话
铁路
装载卸货
码头
地中海停泊(Med-Moor)
海滩
升降机及起重机
100吨以上升降机
50-100吨升降机
25-49吨升降机
0-24吨升降机
固定式起重机
流动式起重机
浮式起重机
港口服务
靠岸
电器维修
蒸汽
电力
导航设备
补给
食品
燃油
码头
柴油
发动机
维修,船坞,铁路及其他服务业
船舶修理
海洋铁路大小
消磁
干船坞尺寸
污压载水
垃圾处理
欢迎咨询
快捷咨询
资深船员一对一为您解答问题
电话
咨询服务电话
13012933032
微信
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信息
QQ
推荐公司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 CGM SHI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英文:CMA CGM SHIPPING CO.,LTD.)简称:法国达飞 CMA CGM SA 是法国集装箱运输和海运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
中远海运集装箱有限公司(China Li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集运”或“公司”)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系沪港两地上市企业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年...
贝什集团(Bernhard Schult BSM贝什船舶管理集团(Bernhard Schulte Shipmanagement)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高集成度海事服务公司,在质量、多样性和船队规模方面是...
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CHINA SH 中国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集运,港交所:2866,上交所:601866)是中国海运集团(中国海运)旗下的是集装箱海运公司,总部设在中国上海,主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