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Port of Quanzhou,港口代码:CNQZJ)古代称为“刺桐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
泉州港位于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北至泉州湄洲湾内澳,南至泉州围头湾同安区莲河,港口资源优越,海岸线总长541公里 ,大小岛屿208个,规划可开发的港口自然岸线113.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7.2公里,是福建省三大港口之一。
泉州港历史上曾以四湾十六港著名于世,现又开发了湄洲湾肖厝深水良港。泉州港辖有四湾五个港区十六个个作业区,即:湄洲湾西岸肖厝港区和南岸斗尾港区;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湾港区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深沪湾港区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围头湾港区围头湾的围头港、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截止-2015年底,泉州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包括30万吨级2个、10万吨级4个、5万吨级8个、万吨级11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1986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23万TEU。全港开通运输航线130多条,集装箱航线76条,与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有海运往来。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内,泉州市将完成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300亿元,努力将泉州港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港 。
历史沿革
-
泉州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 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
-
《马可波 罗游记》里认为可以与亚利山大港齐名,甚至更加宏伟。正是这座港口,宋元时期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造就了泉州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造就了这座古城,促成了整座城市多元的文化。
宋代以前
-
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 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唐代,泉 州与广州和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
-
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 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 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 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至武后时(684~704年),阿拉 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 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 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
五代时,泉州为闽国辖地,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外贸易,“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泉州的海外交通得到进一步发展。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元时期
-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的航海贸易为龙头,与亚洲海域“北洋”、“东洋”、“西洋”实现了连接与互动,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
宋时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 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
-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
-
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
-
元朝后期泉州莆田出现亦思巴奚战乱,泉州港在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衰落。元末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泉州发生一起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乱,史称亦思巴奚战乱,或“亦思法杭兵乱”。《八闽通志·至正近记》和《福建通志·元外纪》记载尤详。这场战乱,不仅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 泉州海外交通中心地位的打击更为严重,泉州海外交通从此走向衰落。此外,战乱还进行民族仇杀等,泉州伊斯兰教也渐渐衰退。
-
进入明代,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
现代发展
-
1949年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现已建成1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吞吐能力200万吨,另有在建泊位7个,其中包括万吨级系泊浮筒2组,万吨深水泊位1个,5000吨级泊位2个,3000吨级泊位2个,年通过能力300万吨。为适应石油中转业务,在肖厝港区正在建设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
-
为了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泉州港的部分通海航道已被打通,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接待万吨级海轮的历史,港口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港区必备的设施已配套,建有20万平方米的仓库堆场,开通了海岸电台,形成了无线有线通讯网络。港作船舶以及各种类型起重机械相继投产使用。兴办和发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泉州至香港及泉州至日本集装箱航线,1989年,港口吞吐量为112万吨。
-
现已建成投产泊位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年设计吞吐能力8780万吨,包括集装箱169万TEU,初步形成了以泉州湾为中心港区、大中小码头泊位优势互补、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港口体系。泉州港现拥有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
2012年,泉州港跨入亿吨大港,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泉州港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的同时,“小三通”也取得长足进展,货运量94.99万吨,位居福建省第一。
-
2012年9月25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质量发展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授予泉州港为中国首批54个世界卫生组织口岸核心能力达标口岸之一。
-
2015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24121亿吨,增长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01.51万TEU,增长6.9%。
自然条件
-
风象:强风向东北,常风向东北东,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台风一般出现在7-9月。
-
降水:年平均降水1202毫米,春、夏为雨季。
-
雾况:年平均雾日数6.8天,1-5月雾较多,雾的持续时间不长,对船舶航行影响不大。
-
气温:年平均气温20.7℃,7月最高,月平均28.6℃,1、2月最低,两月平均12.1℃。
-
水文:潮汐:泉州港属正规半日潮,平均高潮位4.83米,低潮位0.31米,平均潮差4.52米。最大潮差6.3米,最小潮差5.1米。
-
潮流:泉州湾口为逆时针回旋流。大乍至崇武沿岸一般为东流,流速约1.54米/秒,湾内逐渐变成往复流。湾内潮流一般是顺深水水道流动,主流经小坠岛与祥芝角之间。湾口至秀涂,大潮潮流流速为1.63-2.21米/秒。交通状况泉州市区顺济桥下约200米左岸。距 晋江入海口约10公里,外港(后渚)位于洛阳江入海处右岸码头山下,距市区11公里,距泉州湾口约15公里。
-
线长岸深水:自然岸线长7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7.7公里,一般水深15-30米,30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斗尾,可建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潮差大:湄洲湾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差为7.37米,平均潮差为4.97米。水域面积广:水深大于15米的水域面积宽阔,可满足大型船舶航行与回转的需要。
-
掩护条件好:湄洲湾是一半封闭海湾,湾口有湄洲岛 和港内的大竹岛、大生岛的屏障,阻挡了外海波浪传入,湾内浪小,水流不急。工程地质好:斗尾港区属基岩港湾式海岸,岩面可作天然地基持力层;陆域多为矮丘和红土台地,承载力高。
吞吐量
-
1997年,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进入全国沿海大型港口行列。
-
1999年,港口吞吐量1521.19万吨,集装箱8.14万标箱,输送量首次超过福州港,位居福建省第二。
-
200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106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 16位,集装箱 23.58万标箱,居中国沿海港口第12位。
-
2003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511万吨,比增18.3%。集装箱41万标箱,比增50.2%。
-
2004年,港口吞吐量达3093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8位,集装箱完成54.2万TEU,居全国港口第12位。
-
201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9330.48万吨,比增10.4%。集装箱156.86万标箱,比增14.5%。
-
2012年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5002.15万吨,同比增长8.23%。
-
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上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170万标箱,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实现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双增长”。
-
2015年泉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24121亿吨,增长9.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201.51万TEU,增长6.9%。
主要港区
历史上曾以四湾十六港著名于世,现又开发了湄洲湾肖厝深水良港。泉州港辖有四湾5个港区16个作业区,即:
-
湄洲湾西岸肖厝港区和南岸斗尾港区;
-
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及泉州湾港区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
-
深沪湾港区的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
-
围头湾港区围头湾的围头港、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等。
肖厝港
肖厝港位于福建省湄洲湾南岸泉港区南埔镇境内。
港区西起屿仔,东至虾屿,长2.7公里,水域辽阔,面积516平方公里。港口距岸50米处水深16.5米,距岸100米处水深达43米。湄洲湾外有湄洲岛、盘屿和岖屿三重屏障,可抵御大风,是个天然良港。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正6.55米,最低潮位负1.59米,平均潮位海平面5.04米,平均潮差罗零(系指福州马尾罗星塔水准点)5.12米。肖厝港区地处福州与厦门的中心点,陆上有涂(岭)肖(厝)公路与福厦公路连接。水路东距台湾基隆港178海里,南距香港370海里,北距上海510海里。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与南洋群岛通航的记载。
-
1985年12月,开始在泉港沙格建造1万吨级杂货码头。
-
1990年2月,建造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至年底已有堆场1.5万平方米、仓库6800平方米,年吞吐量5.30万吨(不包括石油专用码头吞吐量)。
-
肖厝港位于福建湄洲湾内澳西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836,北纬25°1208。素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天然良港的美称。
-
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
-
1999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油码头于1992年对外开放)。
肖厝港港阔、水深、浪小,港区主航道水深10—20米,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肖厝港现有码头泊位7个,其中10万吨级油码头1座,万吨级杂货码头1座,5000吨,3000吨,1000吨成品油码头各1座。5万吨集装箱码头1座, 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340万吨。2002年港口吞吐量约为646.57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约为428.0万吨。
肖厝港所在的泉港区是福建省石化基地,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6大石化基地和四大国际中转港口之一。
肖厝港区有:
-
①客运码头泊位1个;
-
②万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1个;
-
③10万吨级油码头泊位1个;
-
④5000吨级、3000吨级、1000吨级码头各1个
斗尾港
-
斗尾港口经济区位于湄洲湾南岸福建惠安县东北部,规划面积约173平方公里,以东周半岛为主,包括净峰、东岭、东桥、辋川、涂寨、小乍六个乡镇部分区域。
-
港区拥有的深水良港—斗尾港在1990年初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四大中转港之一。
-
斗尾港介于北纬24°56′15″—25°05′06″和东经118°51′38″-119°02′05″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距30万吨级主航道2海里,处于上海和广州两大港中间地带。
-
福建省政府将该区域作为船舶和石化产业布局的龙头地区纳入发展规划,泉州市政府将其确定为四大经济区域之首,是未来大泉州北翼重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渚港
-
①500吨级方舟浮码头泊位2个;
-
②5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
-
③30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1个;
-
④5000吨级客货码头泊位1个;
-
⑤油码头3500吨级泊位1个;
-
⑥粮食码头5000吨级泊位1个
内港港
-
①20吨级件杂货码头(6号码头)泊位2个;
-
②200吨级件杂货码头(8号码头)泊位3个;
-
③500吨级件杂货码头(9号码头)泊位3个
东石港
300吨级件杂货泊位2个
石井港
10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1个
崇武港
10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
航道
航标
进出泉州湾主要航标:
-
祥芝角灯桩,位置24度46分18.8秒N/118度46分43.8秒E,形状构造红色方形混凝土桩,灯高11.7米,射程4海里。
-
大乍尖峰灯桩,位置24度52分44秒N/118度58分53秒E,为方形混凝土桩身,灯高29米,射程7海里。
-
崇武灯桩,位于24度50分11.2秒N/118度55分57.8秒E,白色方形,砖砌,灯高36米,射程10海里。
进港航道
北来船舶进入泉州湾引航锚地,须远离乌丘屿(北纬24度59分5秒,东经119度27分2秒),12海里以外,航至(北纬24度40分1秒,东经119度20分2秒)大殿灯塔,方位330度,距离24海里处,转向282度航行,然后驶入祥芝锚地;南来船舶至(北纬24度15分2秒,东经118度49分2秒)围头角灯塔,方位317度,距离21海里,转向357度航行,然后驶入祥芝锚地。
进入祥芝锚地应注意:
-
(1)以祥芝灯桩为中心,距离0.55海里为半径的范围内为危险礁区;
-
(2)小坠岛后导标东南方距离约0.8海里处,有一浅点-东牛礁;
-
(3)乌屿(赤鼎)正南方约1.55海里有一暗礁。以上三处须注意避开。崇武锚地西南方约1海里处有一暗礁(名为“北礁”),须注意避开。
港内航道
从祥芝锚地至秀涂装卸锚地外港航道,航道长约8海里,一般水深5-20米,最小水深3.9米,最小宽度500米;秀涂至后渚长约3海里, 一般水深5-13米,最小水深4.0米,最小宽度350米。自崇武备用锚地至后渚航道长18海里,一般水深5-20米,最小水深3.9米,最小宽度为300米,吃水8米的船舶可乘潮进出内港航道,即晋江航道,泥沙淤浅较为严重,进出的船舶均须乘潮航行,吃水2米或2米以上的船舶须在高潮前后2小时内通过。
锚地:全港锚地有3处。外轮引航、检疫锚地、主要设于祥芝锚地,但根据不同季节的风向,又设有崇武锚地。每年5月至8月西南风季节在祥芝锚地,水深8.5-13米,底质为泥沙。每年9月至次年4月东北风季节在崇武锚地,水深8.5-11米底质泥沙。装卸锚地及浮筒泊位,位于秀涂至后渚间,可同时停泊5000吨级船舶2艘;3000吨级船舶5艘。秀涂及石湖锚地抛设万吨级系船浮筒2个。七星礁待泊锚地可停泊万吨级船舶2艘。
国际航线
现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两岸三地、韩国釜山等定期散杂货或集装箱班轮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2012年吞吐量达10350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装箱完成1696954万TEU,居全国港口第14位。投资3000多万元的泉州湾通海航道整治工程已完工,可保证3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出。同时斗尾30万吨级通海航道整治工程已纳入计划进行组织实施中。
两岸合作
2011年3月10日,泉州市丰泽船务公司和台湾阳明海运公司签订了航线对接合作协议。以后,阳明海运将通过租赁丰泽船务集装箱的方式,把泉州的货物组织到高雄港,再输运到世界各地。此次签约的丰泽船务公司是泉州首家直航金门、马祖、澎 湖及台湾本岛的航运企业。公司开通了泉州至台湾本岛(高 雄)海上直航集装箱班轮航线货物运输。台湾阳明海运公司是台湾著名的航运企业,服务范围涵盖亚、美、欧三大洲60多个国家,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航运企业之一。业内人士表示,高雄港是世界集装箱运输大港之一,有370多条国际航线,两家航运企业在泉州签订航线合作协议,把泉州货物带到高雄港流通世界各地,将为拓展泉州与高雄直航航线及中转业务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泉州企业货物进出口量巨大,对我们企业就等同于庞大的货运量。”谈到此次合作,台湾阳明海运公司全球运筹群运筹长周财丁说,仅泉州地区每年需要的eva、tpr等台湾进口鞋材原料就有20多万吨,再加上箱包、陶瓷、石材的进出口数量,有巨大的货运潜力。“就是货物直接从泉州港走向世界,企业能够节省大量的陆路运输成本。”泉州广丰经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福泉对此深有体会,相比货物由陆路运输到周边城市,之后海运到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货物“一卸一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地,从泉州直接出海意味着节约了大量的货物装卸费用和运输时间。航线开通使泉州港对接370余条国际海运航线,同时两地货源与航线的优势可互补。
港务集团
集团简介
-
泉州港务集团是泉州市港口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三大港务集团之一、交通大型企业、全省100大和纳税100强企业。集团公司已经通过ISO9000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企业承担着泉州市属国有港口的生产经营和建设任务,经营范围涉及港口货物装卸,货物仓储,综合物流服务,国内外船务和货运代理,港口机械、汽车维修以及港口其他配套服务等广泛领域。
-
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自1998年7月31日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改革、调整、效益”的工作主旋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形成了发展方向明确、投资力量集中、港口主业突出和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坚持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产业,开创泉州口岸文明窗口,赢得了国内外广大市场用户的信赖和赞誉。
-
集团公司下属有2个分公司(后渚分公司、崇武分公司)、3个全资子公司(内港港务公司、沙格港务公司、造船工业公司),4个控股公司(港务集装箱公司、港口服务公司、新港拖轮公司、斯兰保税物流公司)、3个参股公司(太平洋集装箱码头公司、外轮理货公司、泉州港源物流公司);辖有后渚、内港、沙格(肖厝)、崇武等4个港区的500-70000吨级大中小泊位17个,其中,后渚、肖厝两个港区为国家一类口岸,内港、崇武为二类口岸,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配套设施的服务网络完善、功能齐全完备的现代化港口群体。
发展战略
规划先导,科学集约
充分发挥规划在港口发展中的先导先行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和“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浅水有条件要深用“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成片开发,持续开发“的建设要求,做深、做细和做优泉州港发展总体规划,促进全市适宜建港岸线与港后方陆域纵深资源的严格保护和科学集约利用。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立足增强港口发展的整体合力,统筹港口建设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港口布局、功能结构与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港口发展服务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硬环境相协调,港口企业经营策略与港口发展总体战略相协调;突出泉州港中心港区和湄洲湾南岸新港区的重要地位,优先安排项目及资金,吸引投资。
市场运作,多元主体
着眼于增强港口发展的内在活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市场化机制筹建港口建设资金,切实加大港口建设投入;以市场化机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力促港口投资主题和经营方式多元化发展。
强化功能,优化服务
围绕提升港口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积极适应国际航运业船舶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深化港口与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港口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通关成本,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关条件
提升港口效率
-
泉州市通关改革取得新突破,口岸通关效率大幅度提升。去年12月10日,围头港区率先启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新模式,成为厦门关区范围内首个实行进口货物新型通关模式的口岸,同时也是全国首例跨关区关检合作试点。新模式下,进口货物通关流程由原来先报检后报关的“串联”模式,转变为报检和报关同时“并联”进行。据测算,货物通关的平均时间比原先缩短近40%,企业通关成本降低约30%。
-
泉州市将落实“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推进“单一窗口”“一站式”等新型通关模式试点工作,推广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全程无纸化、关检合作“三个一”等业务改革,持续优化口岸通关服务,复制实施自贸区政策,提高通关效率,促进查验方式、管理方式、监管体制和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一步营造便利高效的通关环境,确保达到周边港口的通关效率水平。加大口岸查验设施建设,确保泉港、围头等联检大楼在2016年投入使用,石井作业区在国家规定的时限里验收开放。
复制自贸区政策
-
自2014年9月首次复制6项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以来,截至2016年3月,泉州海关已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总署及福建自贸区创新制度20项,13项已具备对接复制推广条件,待市场培育后将积极推广应用。
-
此外,泉州海关还通过适应性自贸政策创新,开展“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通关模式,简化CEPA、ECFA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实施集中汇总征税、“一站式查验”等。通关环境更优,通关手续更简,通关效率更高,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意味着成本更省,国际综合竞争力更强。据测算,一系列自贸新政为泉州企业节省报关、物流、查验费用约150万元,减轻企业约2000万元的应税流动资金负担,缩短通关时间约2000小时,节省10万张以上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用纸。
更名事件
-
2012年4月,泉州港被改名事件发生,最终保留原名。
-
2012年4月1日,福建省交通厅受命公布,泉州港以及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合并组成新的湄洲湾港。原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莆田市港口管理局及其相关机构相应并入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
此次港务调整,意味着,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有可能从此“隐姓埋名”。这迅速引起部分百姓和关注泉州港人士的反弹。
-
部分当地民众、企业代表分别从历史、品牌效应、经济效益等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发表对此不合理事件的看法。包括薛蛮子,杨锦麟,孔庆东,黄健翔,西门不暗等人也纷纷转发声援泉州市民的抗争。都市时报、南方周末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而泉州某些市民则连续两天集会抗议泉州港被更名,临近的福州市也发生了零星抗议活动。4月7日,部分机构发文,表达部分华侨对泉州港更名的高度关注。
-
福建省道路水路运协人员郑强平:“把千年古港泉州港改名实在草率。”“唐宋以降泉州港以中国出口门户而闻名全球。改名,你们凭什么?”福建泉州港几个港区被整合并入湄洲湾港,新港舍弃古港“泉州港”名称不用而改用“湄洲湾港”一事在网上引发部分争议。
-
2012年4月8日,泉州副市长尤猛军表示泉州港的命名将继续保留
-
记者4月10日就此“保留泉州港” 传言 采访了福建省交通厅,但未获正面回应。记者从泉州市有关渠道获悉,福建省确实已派人到泉州就此事进行商讨。
港口详情
|
港务局
|
Quanzhou Port Authority
|
地址
|
Port Administration Office Harbour Building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
电话
|
+86 595 2258 2725
|
传真
|
+86 595 2258 2725
|
800电话
|
|
UNLOCode
|
CNQZJ
|
港口类型
|
河港
|
港口尺寸
|
小
|
最大吃水
|
|
基本信息
|
进港的第一个港口
|
|
需要提供预计的到港时间
|
|
公布
|
|
航图
|
|
医疗设施
|
|
码头特征
|
码头大小
|
|
庇护
|
|
最大船只尺寸
|
|
码头类别
|
|
转弯区
|
|
抓地良好
|
|
装载卸货
|
码头
|
|
地中海停泊(Med-Moor)
|
|
冰
|
|
锚
|
|
海滩
|
|
升降机及起重机
|
100吨以上升降机
|
|
50-100吨升降机
|
|
25-49吨升降机
|
|
0-24吨升降机
|
|
固定式起重机
|
|
流动式起重机
|
|
浮式起重机
|
|
维修,船坞,铁路及其他服务业
|
船舶修理
|
|
海洋铁路大小
|
|
消磁
|
|
干船坞尺寸
|
|
污压载水
|
|
垃圾处理
|
|